苏州文学艺术网

“文明互鉴•‘一带一路’”第二届图形印创新实验作品展(常熟展)开幕

发布日期:2024-12-10 来源:常熟市文联[关闭窗口]

近日,由西泠印社、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中共常熟市委宣传部主办,常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熟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东吴印社协办,常熟市文化博览中心承办的“文明互鉴•‘一带一路’”第二届图形印创新实验作品展(常熟展)开幕式在常熟美术馆举行。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西泠印社党委委员、社委会副主任邵建华,西泠印社社委会艺术创研处处长丁竹英,图形印实验项目组组长阮解,西泠印社理事、东吴印社名誉社长林尔,东吴印社社长宋咏,西泠印社社员,常熟102岁著名书法篆刻家归之春,太仓美术馆馆长靳慧慧,常熟市对外文化交流促进会理事长、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秦卫星,常熟市人大代表公益会会长、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杨崇华,常熟市人大研究会副会长,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潘云来,常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秦珺,常熟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怡,常熟市人大代表公益会副秘书长,众贤书画院院长梁盾,常熟市文体旅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韦剑章,常熟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向东,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虞山印社社长吴苇,西泠印社社员、常熟市书法家协会、常熟市美术家协会、常熟市评论家协会、常熟市收藏家协会的代表以及广大图形印艺术爱好者共同参加了此次开幕式。

 “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图形印项目是西泠印社与相关部门联合推动的文化创新之举。该项目基于“学科交叉、文明交融”的“大印学”理念,突破传统篆刻艺术围绕古文字展开的研究、创作、传播范式,站在“世界印章史”的视野下,将图形印与“一带一路”相结合,在坚持传统篆刻文脉“守正”的同时,探索新时代篆刻艺术“创新”之举,推动篆刻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鲜活样板。

自2021年启动以来,该项目顺应当代全球化发展“文明互鉴”和世界文化交流传播的时代需要,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作品在多个城市与大中院校巡展,受到海外内的广泛关注。本次展览共展出原石318方,卷轴171件,既有原拓印屏和印章实物,也有艺术家们精心创作的放大印作,精致典雅,可赏可品。作品内容聚焦不同国家(地区)的名称、国花(区花)、人物、标志建筑、特色动植物等题材,融合中国传统篆刻的要义精神,以图形印为独特视角,深入探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元文化风貌,进一步拓展了艺术表现的边界,彰显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效促进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交融。

开幕式后,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先生带来题为《“书法意识”——四十年书法发展的当下瓶颈与建立标准问题》的精彩讲座。陈振濂先生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书法创作中的心得体会,围绕多个书法艺术议题展开阐述,从书法“美学”与“美育”、书法审美实践、“书法意识”的九个层次等方面,深入讲解其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的成果,生动阐释书法在线条、结构和空间的审美艺术,带领现场听众开启了一场深入书法世界的探索之旅。

当天下午,西泠印社一行在常熟市文联陪同下参观古里镇铁琴铜剑楼。其作为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的杰出代表,历经数百年风雨,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文献。其丰富的藏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在参观过程中,在场观众被铁琴铜剑楼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所吸引。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处处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与独特匠心。楼内布局严谨,藏书室、书房、展厅等功能区域错落有致,让人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昔日文人墨客在此研读、校勘、交流的浓厚文化氛围。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古代藏书文化的敬仰与追溯,更是西泠印社与铁琴铜剑楼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西泠印社作为在金石篆刻、书画艺术等领域具有卓越影响力的文化团体,与铁琴铜剑楼的藏书文化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双方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