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计兵,笔名“拾荒”,徐州邳州人,现居江苏昆山,送外卖间隙创作诗歌5000多首,超过2600万人阅读,已出版诗集《赶时间的人》《低处飞行》《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他被人们称作“来自中国底层的行吟诗人”,他的诗被认为是“真正的劳动者诗歌”。其诗歌生活气息浓郁,画面感强,意象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取之不尽的精神力量。
丰富的生活经历赋予王计兵写作的灵感,他的作品源于生活,拥有朴实无华的真实底色。他的创作,有来源于自己的真实遭遇,也有采访140多位外卖骑手获得的“第一手素材”,因此,他的诗歌,不无病呻吟,不空洞乏味,读来就是一幅幅鲜活的生活图景。“赶时间的人,从一小时里/赶出六十一分钟/从争分夺秒里赶出一份温情”,一首《低处飞行》,将外卖员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场景生动细致地进行了刻画。“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这首《赶时间的人》更将外卖员不顾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奔忙送餐的场景描绘得真实细腻。“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捶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寥寥数语,几个动词,便描摹出劳动者在生活中的艰辛不易,表现出诗人对他们的关怀体恤。创作灵感有时转瞬即逝,他及时记录,旧烟盒、废报纸、甚至浸满汗水的衣袖,都成了他创作的“芳草地”。正是这样坚持不懈的创作与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使他的作品简单真实,描摹着普通人的生活样态,有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更散发着回归大地的泥土清香。同时,他也不回避对苦难的呈现,与对普通人与苦难不懈抗争的赞颂。如这首《“单手佛”》:“我一只臂膀的兄弟/用单手操作着生活/就连我们双手合十/默默地祈祷,也被他简化/而他举在胸口的单手/更像是佛的一种慈悲”,他用平实的语言描绘独臂外卖员的坚韧,对生活的通达平和,肉身虽然残缺,精神却如山间奇松般屹立。诗人善于抓住叙述对象最独特的精神闪光点,在简单描绘中呈现出最真实的画面感与立体的人物形象,产生出震撼人心的表达效果。
王计兵善于观察世间万象,他的诗歌意象丰富,一花一草,一山一石,皆能入诗,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量。正如作家、评论家房伟所言:“王计兵的诗歌有对时间、生命的思考与叩问,也有对路边花草、大好河山的凝视与描摹,都浸润着真诚饱满的情感。”即使是再平凡不过的一朵小花,他也能驻足停留,为它写下诗行。“仔细看/它一瓣一瓣努力/伸展、翻卷、后仰/相互配合着怒放”,他不仅对植物外观进行描写,对其旺盛蓬勃的生命力也加以展现,赋予其高度人格化的精神品质与象征意义。他写树上的蚂蚁,“一只蚂蚁一定有自己的绝望或使命/才会出现在一场雨中/如同一个外卖小哥在雨中的斜坡/拼命护住电瓶车后座的外卖箱”,用蚂蚁的艰辛隐喻外卖员的不易,对职业的坚守,为生活的付出,几乎催人泪下。他写锲而不舍的水滴,“每一滴水一生/只能发出一次声响/但是它们并不悬而不决/一颗接着一颗从松针跳落/叩问青石”,他人极容易忽视的事物在他笔下拥有了奋斗坚持、锲而不舍的精神意义。因此,王计兵的视野是开阔的,不局限于自我与他人的生活,更怀揣着对世间万物的尊重与审视,着力发掘它们的非同寻常之处,通过对微小平凡事物的描写,阐述深刻的人生哲理。
王计兵的诗歌被广泛阅读,形成热烈的读者反馈,与其诗中饱含的真挚情感与精神力量息息相关。他写已经去世,饱受了一生苦难的母亲。“我们把母亲埋进田野/大地收获了我们的母亲”,满怀谦卑之心,素朴的语言背后是对苦难的超越。即使历经种种生活的磨难,他仍能将苦难化作创作的不竭动力,向读者传递出温暖与人性的关怀。在他笔下,生老病死、至亲分离虽然令人痛苦,可生活仍需要继续,需要用忙碌与拼搏去冲淡痛苦,实现心灵的宁静与释然。“那个背负着家庭的人/流泪一万次后/一万零一次露出笑容/生活处处响亮,生命处处回响/岁月给了我们重重苦难/也对我们恩重如山”。他写生活的艰难,物质的贫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精神力量的磅礴与强大。这种“不怨天不尤人”的坚强品质给予了更多劳动者精神养料,促使他们历经生活的种种考验后能再次昂首挺立,不畏任何艰险。“我在风霜雨雪里穿行/就像一首诗里高傲的海燕”,或许,生活给了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太多的考验,但在王计兵的诗歌王国中,他们仍然昂首阔步,如海燕般历经波澜却愈挫愈勇,进一步彰显坚不可摧的意志与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精神。
“没有一层海浪是相同的,当它们一次一次扑向沙滩,看似乱糟糟的海浪退却之后,却留下了无比平整的沙滩。那一刻,我愿意,被肆意的脚丫踩出一道道脚印,然后再被海浪抚平。”在一片诗意盎然海面之上,王计兵既是艰苦朴素的劳动者,也是真情满怀的吟游诗人,用他的一双慧眼、一颗真心、一片对文学的赤诚,涌起一片海浪,他亦是博浪者,生命不止,创作不息,不断给予每一位读者无穷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