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办于1949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代表了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本次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经过严格把关、多层评审,终于尘埃落定,现正在全国各展区展出。苏州美术界共47件作品入选,其中进京作品6件,实现历史性突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争创全国美展佳绩,在苏州市委宣传部的指导支持下,苏州市文联、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前期进行了广泛发动,精心筹备,多次组织专家进行选题研讨、看稿评审。自2023年4月起,苏州市美协陆续举办创作动员会,并根据展览的不同门类,邀请了国内美术创作领域的专家学者,分期举办了“苏州美术精品创作与菁英培养计划”活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苏州美术收获了优异的成绩。
本次入选作品在数量上创历史新高,涵盖9个种类,47件入选作品分别为中国画6件,油画6件,版画3件,水彩粉画10件,漆画2件,艺术设计7件,综合画种4件,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4件,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5件,为苏州在历届全国美展的最好成绩。
本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共有698件作品入选,其中进京作品103件。苏州的陈三石、贾茹、孙网官、徐惠泉、张文来、张志鹰6人入选,集合了吴门画坛老中青三代,这不仅诠释了吴门画派悠久历史与文脉的传承有序,更彰显了苏州美术创作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同时反映出美术创作队伍人才辈出、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其中孙网官的《在水一方》与张志鹰的《清风》为进京作品。前者以笔墨抒写太湖鱼群游弋之态,倡导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作品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观照;后者描绘了画家心中的“冰清世界”,清风浮动,云海无限,投射出当代笔墨下画者的性灵表达。
水彩粉画作品共有399件作品入选,进京作品45件。苏州的陈鹏、胡向东、钱兆锋、沈向红、姚芳华、王鹭、王伟、吴彦鸣、周建捷、张永、张秋子共11人入选,成绩斐然。钱兆峰的进京作品《盎特莱蓬号·1920》以简洁的色彩关系,粉画与水彩相融的艺术语言,营造出了一种质朴深沉的历史厚重感,隐喻了觉醒年代青年们报国志向开启的远大征程。王伟的《岁月静好》同样获得进京殊荣,作品表达了画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厚情感。他通过细腻的笔法、精心的构图,将“诗性化”与“书卷气”建构的文人气质彰显出来。画中光影交错,园中一景一物,营构出江南文人隐逸憩息的心灵家园。近年来,苏州水彩粉画作品在全国各大美展中成绩突出。这不仅归功于老一辈杰出粉画家杭鸣时、丁薇等人的卓越贡献,还紧密依托于苏州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全国粉画展的深厚土壤,以及本土高等院校与专业美术馆在艺术教育普及方面的不懈努力。
油画展区入选作品699件,苏州的高阿兵、郝婷和黄琎、钱流、谢宜廷和谢宝根、张永、周建捷8人共6件作品入选。其中高阿兵、张永、周建捷的作品在本届美展中皆入选两个门类。此次苏州作者的入选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以写实手法歌颂时代楷模的感人之作,亦有描绘历史人物的重构叙事,还有呈现少数民族当代风貌的绚丽色彩。此外,部分作者以地域风物为对象,江南老街、昆曲遗韵、北国风光,画笔纵横南北,跃然纸上。
就综合绘画来看,苏州共有4位作者入选,即周昌一、方向乐、高阿兵、顾霞。其中顾霞创作的连环画《寻“承”记》为进京作品,故事以苏州非遗传承保护为线索,画中穿插着姑苏特有的市井生活片段,灵动的笔墨间透露出浓浓的江南韵味。
版画共有368件作品入选,苏州的龙珩、陶亚清、庾武锋3人入选。三位画家多年来扎根版画艺术,作品跟随时代脉搏,涵盖国家航天事业、中国体育精神、倡导全民阅读等内容,同时在版种材料、技法语言上进行融合创新,赓续了江苏版画的文脉传承。
漆画的201件作品中,苏州的李超德、宋宛宸、林怡、张艺泫4人,2件作品入选。入选作者既有来自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的师生团队,亦有多年从事漆艺制作的非遗传承人。作品从形式结构、技艺手段、色彩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索,致力于古老漆艺的新生与焕发。
入选工艺美术与陶瓷艺术作品的苏州作者为罗振春、徐玉娟、张莉君、蒋辉煌,皆为苏州高校教师。作品反映出对于材质与工艺的思辨精神,材料和工序成为作者表达观念的方式和载体,因而兼具艺术性和审美性的同时又反映出对工匠精神、工艺传承的思考和活化,体现出新时代下“技以载道”的深刻内涵。
艺术设计作品遴选出501件(套)入选,进京作品105件(套)。苏州的胡晓、岳满、李海明、徐文洁、涂雨潇、王巧、郑尚尚、唐甜甜、张智程、毛晨悦、吴尤、岳旭东、项宏、穆健荣、王子龙、孙李阳、王虹、沙锋、李振宇多人入选,入选作品主要为高校师生团队合作成果,涉及服装设计、平面设计、书籍装帧、环境设计等多个类别,共计7件。其中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的李海明所带领的团队作品《寻迹东方》荣获进京作品,强调了服装轮廓的概念,撷取汉代服饰元素,以宽袖构筑无限空间,通过人体动作的变换,赋予作品多种形态演绎。本次入选的设计作品,多立足于东方美学精神,彰显了大国文化自信,呈现出审美、功能、科技融合的趋势。
本次入选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的苏州作者为陈逸飞、梁雪芳、张秋实、迟雪郡、李亚伦、吴浩正,其中实验艺术作品3件,数字艺术作品2件。作者既有来自专业类艺术院校的新锐艺术家,也有本土工艺美术大师。本次入选的作品,以观念为先导,以实验视角聚焦社会现状,同时反映出对传统文化、人工智能等古今问题的审视,是一种拓宽艺术语言、融合多元形态的新兴艺术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美术界积极浓厚的创作氛围促进了艺术成果的不断涌现,如在本次美展中王鹭、张永、张秋子一家三口皆为入选作者,钱兆峰、顾霞伉俪更是双双荣获“进京”,还有来自于文艺两新群体的黄琎、郝婷夫妇合作作品入选。可以说,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艺术创作现象,使得苏州美术人才队伍逐渐扩大。此外,吴江美协多年来致力于发现与培养新锐美术人才,提升创作水平,推动创作繁荣,在本次美展中吴江美协会员有7幅作品入选,3幅作品进京,形成了苏州美术界的“吴江现象”。
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舞台上,苏州美术界所取得的成绩不仅在于数量上的突破,更在于质量上的精益求精。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多元题材、多维形态、多种语言,并透射出深邃的精神内涵。苏州美术家们以艺为媒,以心传情,对话历史,观照现实,展望未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历史之韵,更深刻挖掘了时代精神与人文关怀。他们的作品,既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心灵的抒发,共同绘制了反映时代变迁、弘扬民族精神、追求和谐共生的壮丽画卷。
苏州在全国美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得益于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繁荣的经济基础。这里,优渥的文化土壤和丰富的经济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艺术精英汇聚于此,这不仅是对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千年艺术传承的生动延续,更是其作为全国经济强市文化软实力的显著标志。长期以来,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文联始终致力于美术人才的系统培养,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投入、资源整合等全方位保障,为美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苏州美术,作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正以其不断攀升的艺术影响力,闪耀出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