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学艺术网

房伟《太湖万物生》获第七届“中华宝石文学奖”

发布日期:2024-06-08 来源:[关闭窗口]

640.png

房伟,男,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会员,第二届“青春”签约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于《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刘勰文艺理论奖,江苏优秀文艺评论奖等,同时在《收获》《当代》《十月》《花城》等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数十篇,数十次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刊转载,有学术著作《王小波传》(三联书店)《风景的诱惑》(北京大学出版社)等6部,另有长篇小说《英雄时代》《血色莫扎特》《石头城》,中短篇小说集《猎舌师》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百花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等,曾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小说排行榜等,现执教于苏州大学文学院。

《太湖万物生》是描写苏州太湖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文学作品。作者房伟耗时150余天,行走500多公里,遍及以金庭镇西山岛为主的27个岛屿,采访200余人,实地走访考察苏州下辖金庭镇、东山镇、光福镇等地太湖水域,记录太湖生态岛建设与发展过程取得的成绩,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呈现太湖生态岛悠久的人文历史,书写优美的自然风光、舒适的自然风光和温馨的人情关系,同时也反思了现代化建设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太湖万物生》深入太湖水域人文历史,讲述生态保护的传统。太湖水域自古以来便是名人隐士隐居之地,较早形成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早在明清时期,西山岛明月湾便立有“永禁采石碑”,阴山岛立有“永禁伐树碑”,强调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太湖万物生》结合太湖水域生态保护传统,讲述生态岛建设的艰难曲折历程,书写其如何从一座穷岛,转变成一座富岛、生活之岛,再到一座适合深呼吸和慢生活的生态之岛,以至蜕变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生命之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