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资讯-苏州文学艺术网

“丝竹里的交响”:挑战民族管弦乐演奏的最高难度(图)

发布日期:2018-06-12 来源:高新区文联[关闭窗口]

6月8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丝竹里的交响——中外经典·原创系列一”音乐会在苏州市人民大会堂上演。这场音乐会被国内著名作曲家刘长远、张朝以及资深乐评人赵景扬评价为“技术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挑战了民族管弦乐演奏的最高难度”、“是一场可以载入民族管弦乐发展史的音乐会”。

《丝竹里的交响》展现苏州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

当晚的音乐会,一大亮点就是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演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长远委约创作的《丝竹里的交响》。

刘长远说,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举办的音乐会,他已在北京和苏州看了好几场,一场比一场进步,也越来越成熟。“今晚看到的这场音乐会,因为都是新作品,艺术性也非常高,可以说是近年来演奏难度最高的民族管弦乐音乐会”。这位作曲家还透露,自己在创作《丝竹里的交响》时,用了《姑苏好风光》的音乐并加以变奏,同时用多声部的错位呈现宏大情怀。在刘长远看来,苏州这座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不仅有“小桥流水人家”,还是一座人口超千万的大都市,为苏州创作委约作品就要把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感悟融入其中。

在《丝竹里的交响》中,刘长远让这一作品集评弹、昆曲、江苏民歌等诸多江南元素为一体,使现场观众在美好的意境中感受到了太湖的船歌、寒山寺的钟声、庭院中的评弹和江南水乡的浪花。据介绍,《丝竹里的交响》当天为全球首演。

《第一扬琴协奏曲》挑战成功作曲家和乐团演奏员热泪盈眶

在当晚的演出中,由著名作曲家张朝创作的《第一扬琴协奏曲》经由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现场演绎后,掀起了整场演出的一个高潮。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说,该作品创作手法的新颖度与演奏技法的高难度,挑战了民族管弦乐演奏的极限,颠覆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传统印象。

张朝是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曲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朝直言,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对《第一扬琴协奏曲》的倾情演绎完全超过了他的预期。张朝透露,他为了本次音乐会特意提前几天来到苏州,观摩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排练。在前两天的一次排练中,张朝觉得自己被深深打动,“我当时热泪盈眶,看见演奏员们的眼睛里也都是泪水,我想他们的泪水中应该是挑战成功的喜悦。”

在当天的音乐会结束后,资深乐评人赵景扬对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演绎的《第一扬琴协奏曲》很是赞赏,“这首作品因为演奏难度太高,目前只在台湾演出过,技术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都做到了。”同时,赵景扬还表示,当晚的音乐会“是一场可以载入民族管弦乐发展史的音乐会,演奏的新曲目之多、难度之大,从未有过”。

短短半年快速成长更多属于苏州自己的原创作品将亮相

当晚,由著名作曲家郝维亚专门为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改编创作的《莲》,同为全球首演。优美的旋律、清雅的歌词、哲学的意境,以及歌唱家孙媛媛的次女高音与民族乐器独特韵味的交融混响,使现场观众领略到了民族音乐创新的新境界。音乐会还演出了《国风》《行星组曲——木星》等中外经典名曲。

彭家鹏表示,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下班时间是16时30分,但为了演奏好“丝竹里的交响——中外经典·原创系列一”音乐会,大家自发一起加班排练。“我们经常排练到晚上10时多,甚至12时。”在彭家鹏看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演奏员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能有如今的进步,大家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而这一次音乐会,也让演奏员们有机会跟国内顶尖的作曲家们学习。“刘长远和张朝是提前几天来到苏州指点我们的排练,郝维亚为了看我们的排练,先坐飞机到上海,再赶到苏州,看了我们个多小时的排练后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就赶回北京参加一个重要活动。我想作曲家们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和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演奏员们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彭家鹏介绍,在2018音乐季演出中,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将继续推出由著名音乐家赵季平、李滨扬、王丹红等其他委约作曲家创作的管弦乐作品,更多具有苏州品质、江南特色、中国气派的优秀原创曲目将陆续与广大观众见面。(高闻莲/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