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资讯-苏州文学艺术网

把握创作导向 锻造精品力作 ——在苏州市作家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8-03-28 来源:[关闭窗口]

王  尧

各位代表、同志们:

       苏州市作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这次会议是在文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苏州文学事业迈上新台阶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百余名会员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回顾六年来的创作成果,共商文学事业发展大计,这次大会必将对推动我市文学事业持续繁荣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现在,我受市作协第七届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七次作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六年中,市作协在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及市文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作协的关心指导下,贯彻落实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多出优秀作品、优秀人才为重点,确立精品意识,强调服务职能,团结全市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开展了各项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围绕“深扎”主题,奏响时代号角

       重大现实题材创作紧贴时代脉搏。市作协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规划创作举措得力,催生了一批深入生活、贴近现实、关注民生的优秀作品,如《大美昆曲》《凤凰的山谷》《城市底色》《逐梦之城》《龙舞天堂》《循古向新——苏州古城保护纪实》等先后面世,作家们着眼于生态环境、市政建设、“非遗”传承、道德风尚建设、古城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在占有大量现实素材的基础上,生动演绎,精心打磨,使得作品具有了时代的体温和鲜活的生命力,传达了正能量,弘扬了新风尚。

        “中国梦”主题作品征集成果丰硕。协会发动骨干会员百余人,踊跃参与省、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组织的“中国梦·我心中的梦”文艺作品征集活动,47位作家作品分获省、市相关奖项。协会还与《苏州日报》联合举办了“家在苏州·成就梦想”征文活动,31件获奖作品全面展示了各行各业苏州人追梦、筑梦的历程与成就。

       重大节庆纪念和主体性活动开展有序。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为契机,与市委党史办、姑苏晚报社联合举办“创元杯·光明行”征文大赛;在《消费者周刊》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辛亥百年》专栏征稿活动;组织20余位作家赴革命老区井冈山开展“红色印迹”主题采风创作活动等,进一步激发了会员们的爱国热情与担当意识。

       二、加强扶持引导,催生精品力作

       确立重点项目扶持措施。制定并实行《关于苏州市作协重点作家作品创作扶持实施方案》,扎实做好文学精品创作的前期引导和跟踪服务工作。六年来,市文联、作协对20余位作家予以资金引导、资助出版、宣传推介等专项扶持,切实推动了多部优秀原创作品的面世。

       完善优秀作品激励机制。修订实施《苏州作家文学创作奖励暂行规定》,扩大奖励范围、增加奖励金额。七次作代会以来,共计有151人次,245篇作品在权威文学期刊发表并获得奖励。设立叶圣陶文学奖,并成功举办两届评奖活动,共计有26位作家获得奖励。获奖作品全面展示了苏州各文学门类的创作实力;评奖在对传统写作形式予以嘉奖的同时,还兼顾了对于网络新人的发掘与培养。

       打造理论研讨品牌活动。“苏州作家与中国当代文学”系列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两届。研讨会不仅扩大了苏州当代作家作品的赞誉度和影响力,还进一步促成了苏州文学创作与评论互动、互补的良好态势,使得苏州当下的文学创作不仅富有激情和活力,同时也具备了自省能力和理性高度。作为推动苏州文学创作的国家级平台项目,研讨会每三年举办一届。持之以恒,必将对未来的苏州文学创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六年来,共有4部作品获得国家级权威文学奖项,60余部作品在省级以上文学奖项中获等次奖。其中杨守松、金曾豪获第十三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叶弥、鲁枢元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范伯群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另外,2位作家获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2位作家获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5位作家获江苏省紫金文艺评论奖等。

       三、推出有效举措,聚焦人才培养

       实施文学创作签约制度。为激发苏州文学工作者的创作潜能,加大协会对于体制外作家的凝聚力,营造文学创作多元共生的和谐局面,市作协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支持下,建立了创作室,选聘我市体制外优秀作家4人为非驻会专业作家。这一举措进一步健全了我市文学创作队伍的管理办法和人才工作机制,也体现了我市在文学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上所具有的前瞻性眼光和创新意识。4位作家受聘以来,在认真完成创作任务的同时,积极参与省级、国家级重大文学奖项评选并取得瞩目成果。

       实施青年作家导师结对制。首批聘请8位国内知名作家、评论家、文学刊物主编与我市8位青年作家签订了结对指导协议。作为青年文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导师制采取一对一的指导方法,面授与函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给予青年作家切实的帮助,是一项重实效、接地气的创新举措。协会高度重视青创工作,六年间围绕青年创作组织了读书班、改稿会、对话座谈会等多场活动,为进一步繁荣发展苏州文学事业培养后备力量。

       加强网络作家队伍建设。市作协率先在全省和全国地级市中组建了网络文学分会。目前,全国重要文学网站基本都有苏州网络作者签约,全市职业或半职业网络作者达数百人。作为市作协团体会员,网络文学分会接受市作协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等职能,发挥组织、引导、维权作用。市作协在推荐入会、职称申报、读书培训、采风交流等方面加以规范引导,将网络文学精品创作和人才培养逐步纳入到现有工作机制中来,团结全市广大网络文学工作者创作出更多的网络文学精品。

       六年来,协会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一批有实力的创作骨干成为行业领军人才。2人入选中国作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重大现实题材创作和重点作品扶持项目,10人入选省作协重点扶持项目,9人获聘省作协签约作家。新增中国作协会员27人,省作协会员93人。另外,戴来入选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范伯群荣获首届“姑苏文化名家”称号;王一梅、叶弥等8人分获 “姑苏宣传文化人才” 领军、重点、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四、创新惠民工程,打造公益品牌

       实施苏州少儿文学阅读推广品牌提升计划。苏州市少儿文学阅读指导站面向广大少儿及家长的阅读推广工作卓有成效,“故事姐姐”志愿团队多次获苏州市阅读节优秀活动奖,成为苏州知名度较高的文学惠民公益品牌。市作协在总结经验、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实施文学阅读推广品牌提升计划。通过建设完善一个大本营(苏州职业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一个示范基地(南环少儿阅读馆)、一支志愿团队(“故事姐姐”少儿文学阅读推广志愿团队)、一个互动网站和一系列创新活动,进一步扩大这一惠民品牌活动的影响力。

       开展“会员百场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市作协与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过了读书日,仍是读书天”专题文化讲座。主讲人包括吴文化研究专家、大学教授、网络作家,讲座内容涉及江南山水园林、吴地文人文化,包含了传统文学类型和网络玄幻小说。此外,阅读推广系列活动还包括各种会员签赠、新书首发、读书座谈等专题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将有效促进全民阅读的推广。

       联手推进“苏州作家驻店计划”。市作协与苏州古旧书店合作,以书店为活动基地,分层次,多角度地开展阅读推广和文化志愿活动,实实在在地将文化书籍送到基层,送进社区,让文学成果惠及普通百姓;同时,协助将古旧书店打造成为传播吴地文化的特色名片,加快推动“书香苏州”建设。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协会职能

       实施规范管理,强化协会服务职能。根据新的群团工作要求和市文联统一部署,完成协会年度社团年检工作,以及文艺界社会组织等级评定申报工作等。强调协会职能,扎实做好入会推荐,文学创作职称申报,重要奖项、重点扶持项目组织申报,各类读书班、培训班学员选送等常规服务。

       设置工作抓手,发挥分支机构职能。六年来,依靠分会,陆续出版“新世纪苏州文学作品选”(六卷本),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杂文等,这是作协第二次大规模地出版会员作品选,全面展示了新世纪以来苏州各文学门类的创作风貌和成果。同时,陆续完成大多数分会班子人员调整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各分会的组织活力与创作热情。

       依靠团体会员,激发基层作协活力。积极引导和支持基层作协立足本土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品牌,市作协先后在吴江震泽、太仓建成两个特色文艺创作基地,并合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各地作协之间互动交流,在创作采风、期刊运作、沙龙雅集、文学惠民等组织活动方面相互切磋,互通有无,形成了良好的团结协作氛围。

       各位代表,回顾六年工作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到,苏州文学事业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离不开作协全体会员的努力。在这里,我谨代表苏州市作家协会,向关心和支持我市文学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向活跃在各行各业、为繁荣我市文学事业而辛勤耕耘的全体会员及文学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七次作代会以来,老一辈作家尢玉淇、吕锦华、高林书、刘苗虎、冯立、郑沛刚、沈仁法、王华、陈望尘、张正利、叶球等相继辞世,他们曾经为苏州文学事业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和差距:对新形势下做好作协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探索不够深;为基层作协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力度不够大;为广大会员提供服务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将努力在今后工作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今后五年工作设想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发出了“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的号召,提出了一系列新希望、新要求。今后五年,作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扣“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宏伟目标,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精品创作,着力人才培养,注重服务引导,为繁荣发展苏州文学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为此,对今后五年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深扎活动常态化。尝试建立会员轮训机制,将思想政治学习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引导广大会员自觉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恪守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结合文学志愿活动开展和特色文艺创作基地建设,推进“深扎”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积极尝试建立文学创作深扎活动基地,既要让文学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也要让作家从基层群众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和深化自身创作;同时,制定实施定点深入生活保障措施,加大对于会员创作假申请的支持力度。

       二、进一步推动文学精品创作,致力于保障机制长效化。继续实施并完善《关于苏州市作协重点作家作品创作扶持实施方案》《苏州作家文学创作奖励暂行规定》等,不断加大对于重大现实题材创作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现实题材,采取重点立项、周期考核、审改推介等办法,催生一批示范性、引导性文学精品项目。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引导、扶持、激励机制,对于获批高级文学创作职称和中国作协会员资格的会员给予奖励,通过一整套扎实有效的创新举措,逐步形成更具活力的文学发展生态。

       三、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致力于创作人才梯队化。在继续实施文学创作签约制和导师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以项目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的思路,积极尝试分层次、分类别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获得国家级、省级权威文学奖项的作家作品组织专题研讨,对于入选各级重点项目的作品、选题给予出版扶持,对于文学创作导师制学员进行跟踪培养等,从作品出版、审读修改、研讨推介等多个层面给予扎实有效的推进措施。加快建设人才梯队,老中青都能有代表性作家;同时,兼顾创作门类的平衡,努力使各个文学板块都涌现领军人才。

       四、进一步加大评论研讨力度,致力于理论平台品牌化。继续举办“苏州作家与中国当代文学”系列研讨会,持续提升苏州作家在当代文坛的影响力;定期举办“文学苏州——名家沙龙”,以作家、批评家对谈的方式,形成对于苏州创作的跟踪关注和探讨;充分利用《苏州文艺评论》《苏州日报》等理论专栏阵地,积极扩大与国家级文学理论报刊的合作,开辟苏州作家作品专栏,在推介一批苏州作家的同时,培养一批苏州文学批评后备人才。

       五、进一步提升协会系统效能,致力于服务工作高效化。加强与各团体会员及各分会的组织联络,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实现便捷、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鼓励协会各分支机构以项目申报方式,有计划地循序开展分会活动;对于网络文学分会这样的新兴文学群体,要打破传统观念的壁垒,在入会审核、职称评审、项目扶持、奖项设置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并更深入地探索工作抓手和路径,将其更快更好地纳入到现有的协会工作机制中来。

       各位代表、同志们,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文学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和责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携起手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锐意创新、勇于进取,为筑就苏州文学事业的新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